top of page

富特文格勒与被遗忘的现代音乐

【原文翻译成文于2007年5月,作者Pliable于2005年发表于网络】

1943年11月,富特文格勒从国外巡演结束后刚回柏林,大师就得知了爱乐大厅在11月22-23日晚间的空袭中遭到轰炸的消息。大厅的正面毁坏严重,音乐图书馆的前边那些屋子得以幸免,但许多重要的书信、文件档案、乐谱原稿都被烧毁。

演奏大厅则完好无损,但所有的窗户都被震坏,而在战时玻璃几乎是很难搞到的。堆积如山的垃圾把大厅与外界完全隔离开来,再举办音乐会是不可能的了。垃圾还没清理完,在1944年1月30日盟军以Anhalter火车站为目标的又一次轰炸中,爱乐大厅彻底被毁了。

(以上资料来自1955年Curt Riess撰写的《威尔海姆.富特文格勒传记》)

从爱乐大厅被毁直到纳粹战败这段时间,富特文格勒又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演出了九场音乐会。前六场在柏林国家歌剧院,而当歌剧院也遭受轰炸袭击后,最后三场迁移到了海军上将宫。1月22-23日的音乐会上演的曲目是莫札特的《魔笛》序曲、《第40交响乐》与勃拉姆斯《第1交响乐》。

最后的两场音乐会举行的时间距柏林被攻陷仅仅四个月。盟军已迫近,空袭也已不分昼夜。要说明一下,希特勒并不是民主选举产生的领袖。除了那些死硬派的纳粹分子,此时的柏林人,无论平民百姓还是音乐家们都在这座被困的城市中惶惶不可终日。困境中的人们与音乐家们就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用音乐来迎接柏林最后的时刻。

在那最后的九场音乐会演出中,更为引人注目的是有一部作品的世界首演(格哈特.冯.韦斯特曼的作品,成功地演出了两场)与一次柏林爱乐乐团的首次公演(库特.汉斯伯格的作品在柏林爱乐的首次演出)。

现如今,富特文格勒的名字一直与纳粹一起被提及。作者撰写此文的目的并不在于讨论这一时期的背景,事实上就这段历史也已经有太多的议论文章发表了。简单的事实是:富特文格勒确实留在了纳粹统治下暗无天日的德国、担任了柏林爱乐乐团的音乐总监。但同时就在富特文格勒从1922年到1954年统领下的柏林爱乐曾诞生了无数伟大的音乐。虽然大师政治立场上的混沌是令人可悲的,但同样也不可抹杀富特文格勒在混乱年代里努力探求音乐文化而做的贡献。

今天,富特文格勒作为德奥音乐的诠释者被人铭记,他熟悉从莫札特到贝多芬再到布鲁克纳的所有作品。同时大师也是位作曲家,他指挥柏林爱乐最后的一场音乐会是在1954年9月20日,曲目就有他自己的《第2交响乐》。三个月后他就去世了(作者这里写到富特文格勒于1954年12月去世,实际上是在 1954年11月30日。译者注)

在富特文格勒执掌乐团的二十三年当中,柏林爱乐演出了数量庞大的二十世纪的音乐作品(请记住大师执掌的时段是二十世纪的上半叶)。那些音乐作品刚刚诞生,很多是勋伯格(1928年的《乐队变奏曲》,op.31第2版)、普费茨纳与辛德米特(纳粹禁演了他的《画家马蒂斯》从而引发富特文格勒1934年的辞职)的作品,还有巴托克、普罗科菲耶夫等人的。经过查对,在富特文格勒指挥的473场柏林爱乐的音乐会中,演出过30位二十世纪作曲家们的45部作品,其中许多作品现在看来是那么的陌生,甚至已经淡出演出曲目了。这些作曲家们的历史背景也挺复杂:许多人都留在了纳粹德国,也有像恩斯特.托赫在纳粹上台后逃往美国。那些作品家大多是德国人,但其中法西斯主义的同情者阿尔弗雷德.卡塞拉则是意大利人、保罗.克雷兹基是波兰人。有些作品即使不再演出也被印刷成谱得以保留。

其中有位作曲家是马克思.特拉普(1887-1971),他的作品从纳粹时代(1935-1939)就开始被演奏,战后的1951年又被演奏。他本人也一直在柏林担任各种职务,他的作品计有七部交响乐与一些室内乐(其中三部作品还被柏林爱乐首演过)。但奇怪的是今天能保留下来的只有一部钢琴协奏曲,为什么呢?

据说柏林档案中还保存着45部被忽视的作品手稿(但又有多少作品在战败时与柏林的陷落而毁掉呢?),果真如此吗?富特文格勒是为颇有造诣的作曲家与不朽的指挥家,他是否曾有计划地来演这些曲目呢?又或者因为政治因素的羁绊而落空了呢?

【附录,由富特文格勒指挥首演的曲目一览(2007年4月翻译整理),由威尔海姆.富特文格勒指挥首演的全部曲目,根据Tahra官方建立的富特文格勒网站及约翰.亨特的《The Furtwangler Sound》一书资料整理】

勒诶许(Reisch)《E大调交响乐》1919年,曼海姆
崔普(Trapp)《第2交响乐》1922年,莱比锡
葛瑞奈(Graener)《森林音乐》1923年,莱比锡
肯普夫(Kempff)《第2交响乐》1924年,莱比锡
克伦格(Klengel)《小、大提琴协奏曲》1924年,莱比锡
崔普(Trapp)《第3交响乐》,1924年,莱比锡
葛瑞奈(Graener)《小乐队套曲》,1924年,莱比锡
布劳恩弗斯(Braunfels)《唐璜》,1924年,莱比锡
舒曼(G. Schumann)《亨德尔主题变奏与赋格》,1925年,莱比锡
拉菲尔(G. Raphael)《第1交响乐》,1926年,莱比锡
雅纳赫(Jarnach)《晨歌》,1926年,莱比锡
巴托克(Bartok)《第1钢琴协奏曲》,1927年,法兰克福
布劳恩弗斯(Braunfels)《管风琴与乐队协奏曲》,1928年,莱比锡
Rathaus《大乐队序曲》,1928年,莱比锡
勋伯格(Schoenberg)《变奏曲 opus 31》,1928年,柏林
巴赫《降E大调前奏曲与赋格(管弦乐改编:勋伯格)》,1929年,柏林
舒曼(G. Schumann)《“米切尔夜晚“之变奏》,1930年,柏林
欣德米特(Hindemith)《中提琴与室内乐协奏曲》,1930年,汉堡
科达伊(Kodaly)《夏夜》,1931年,柏林
普费茨纳(Pfitzner)《心(歌剧)》,1931年,柏林
欣德米特(Hindemith)《交响协奏曲》,1932年,柏林
普罗科菲耶夫(Prokoviev)《第5钢琴协奏曲》,1932年,柏林
马克思(Marx)《乐队版帕萨卡利亚舞曲》,1932年,柏林
奥涅格(Honegger)《第3交响乐章》,1933年,柏林
欣德米特(Hindemith)《画家马蒂斯中(三个交响选段)》,1934年,柏林
崔普(Trapp)《乐队协奏曲》,1935年,柏林
富特文格勒(Furtwangler)《钢琴与乐队交响协奏曲》,1937年,慕尼黑
普费茨纳(Pfitzner)《小交响曲 opus 44》,1939年,柏林
崔普(Trapp)《乐队协奏曲第2号》,1939年,柏林
齐尔歇(Zilcher)《小提琴协奏曲》,1941年,柏林
伯格(Berger)《乐队叙事曲》,1941年,柏林
弗罗梅尔(Frommel)《交响乐 opus 13》,1942年,柏林
韦斯特曼(Westermann)《大乐队套曲》,1944年,柏林
汉斯伯格(Hessenberg)《第2交响乐》,1944年,柏林
富特文格勒(Furtwangler)《第2交响乐》,1948年,柏林
科恩戈尔德(Korngold)《交响夜曲》,1950年,维也纳
斯特劳斯(Staruss)《最后的四首歌》,1950年,伦敦
崔普(Trapp)《第6交响乐》,1951年,柏林

bottom of page